改写后的文本:
1947年深秋,南京总统府内灯火通明。蒋介石紧急召见小诸葛白崇禧,商讨如何对付活跃在晋冀鲁豫地区的刘邓大军。在密谈中,蒋介石拍着桌子说:只要能消灭刘伯承和邓小平的部队,你要多少人马我都给,要什么装备尽管提!我只要一个结果——彻底歼灭!
得到尚方宝剑的白崇禧立即行动起来。这位素有谋略的将军精心设计了一个铁桶阵:他将周边33个师的国民党部队重新整编,把战斗力较弱的部队调到外围,集中10个精锐师和3个独立旅直扑大别山。在记者招待会上,白崇禧信心十足地宣布:这次不是简单的包围,而是一台'人肉粉碎机'!我们要与共军主力决一死战,看看到底谁更胜一筹!
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,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里气氛凝重。参谋们仔细对比着双方实力:无论是兵力还是装备,都处于绝对劣势。更棘手的是,补给线被切断,粮食弹药所剩无几。刘伯承扶了扶眼镜,指着地图说:硬拼等于自杀,我们必须跳出包围圈!
展开剩余65%经过彻夜讨论,一个大胆的计划形成了:主力部队秘密北上突围,同时派一支精锐部队佯装主力吸引敌军。这个方案很快得到中央批准,毛泽东特别指示:要像吃牛皮糖一样,一小口一小口地消耗敌人,打完就走,积小胜为大胜。
选择哪支部队执行这个死亡任务成了关键。刘伯承和邓小平把将领们反复比较,最终目光落在了6纵17旅旅长李德生身上。这位34岁的年轻将领以打仗会用脑著称,曾多次以少胜多。当被召见时,李德生挺直腰板说:请首长放心,就算只剩最后一人,也保证完成任务!
回到驻地,李德生立即召开作战会议。他深知,以一个旅对抗十个师,无异于虎口拔牙。经过深思熟虑,他制定了三步走的妙计:
首先,17旅突然对敌薄弱环节发起猛攻,歼敌2000余人后,故意丢弃番号标识向南疾驰。白崇禧果然中计,急令主力扑向大别山深处。
接着,李德生命令部队化整为零,在大别山腹地神出鬼没。他们每到一处就张贴各纵队的标语,还在岩壁上刻下××师到此一游的字样。追兵看到满山遍野的番号,更加确信咬住了共军主力。
最后,17旅突然调头东进,摆出要切断国军补给线的架势。白崇禧慌忙抽调3个师回防,部队被扯得七零八落。就这样,李德生带着敌军在大山里捉迷藏40多天,为主力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。
当捷报传来时,刘伯承激动地说:17旅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!邓小平则称赞道:这次胜利,李德生当记头功!这场惊心动魄的调虎离山,成为解放战争中最经典的战术范例之一。
发布于:天津市